衙署修建始末

出版日期:2019-02-11 媒体名称:长春晚报版次:05所属版面:老长春字数:4182

长春晚报记者赵娟通讯员杨洪友

“长春道台衙门见证的城市历史”系列报道之一

长春百姓熟知的道台衙门,在2018年12月中旬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它成为长春市方志馆(长春道台衙门博物馆)。长春市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长道尹公署旧址改建为方志馆,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性再利用的鲜活例子。一时间,“道台衙门”迎来了诸多长春历史爱好者,其过往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座老长春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是如何建起来的呢?它的修建,离不开长春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职官。

吉林西路道颜世清是清代长春的一位重要官员,在坊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和长春城的故事。长春道台衙门,位于今天长春市光复路高架桥南侧,是长春市民对清代吉林西南路兵道衙署的简称,这座建筑是长春现存的几座百年以上、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建筑物之一。

颜世清是如何到任长春的

1906年,长春开埠,一时间这里外商云集,其中日俄势力最为强大。为了更好地处理外交事务,防止纠纷,清政府在长春设立了吉林西路兵备道,主理长春、新城(今扶余)两府的行政,兼管长春的关税、开埠和交涉事务。在道任人选上,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最开始选的是时任滨江道的杜学瀛。但杜学瀛因一些事务没处理完,迟迟不能上任。形势不等人,徐世昌就从辽宁营口调来了陈希贤“暂行署理吉林西路道”;而杜学瀛后来因腐败问题被弹劾,一直没能到任长春。清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陈希贤走马上任,但他只呆了7个月,就因开垦营口辽河口的苇塘有功,被徐世昌保举,送吏部引见。这样,清宣统元年,颜世清被任命为代理吉林西路道,并于三月初五来到长春。

颜世清是广东连平人,进士出身,曾任直隶道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收藏家。他不仅在文化上很出色,在仕途上亦风生水起。他曾在北洋洋务局,因襄赞外交事务,受到朝廷奖叙;颇有历练的他著有《约章成案汇览》一书,全面介绍西方各国的制度。他以直隶候补道的身份,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奉调来到吉林,出任吉林省咨议局监督,还在清宣统元年正月被邮传部奏调出任吉长铁路局会办,以筹划吉长铁路事宜。事实上,他来吉林,本来要筹办吉长铁路和吉林省自治工作的。

清宣统元年五月,颜世清才任职两个月,这时的东三省总督已是锡良。颜世清因出色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锡良的赏识。当年5月,经锡良奏请,将颜世清的职务从代理改为署理。当时,日本满铁在长春已经悄悄购买了头道沟以北的数十垧土地,中国当局被迫承认了这一事实,不得不缩小长春商埠地的面积。颜世清上任才十几天,就到吉林省城去见吉林巡抚陈昭常,陈述了自己的计划,主要设立税关;请款40万两,作为经营商埠、建筑房屋、修建马路的启动费用,并计划用商埠的收入偿还40万两借款。此后,他整顿了吉林西路道道署机构,改建各处,并拒绝东三省总督要求他裁员的要求。当机构完善后,他就开始规划马路,建立商埠巡警局,建立农产公司,设立税关。其中首先着手的,就是在日本购得土地的边界前,即头道沟南沿上修建了衙署,也就是后来的道台衙门。而此前西南路道台的办公地点,是在长春老城的东四道街。

中国近代围廊式建筑的最北实例

从现存的档案和资料推断,长春道署最开始的设计,应该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西南路兵备道的衙署,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用处,就是准备给当时前往考察陆军的大臣、贝勒载涛路过长春时,做行辕之用。其早期的工程进度也是作为载涛行辕设计的。衙署建筑工程在颜世清任职的当年就开始动工,计划第二年的阴历五月竣工。清宣统二年二月二十日(阴历)的《盛京时报》记载,“新筑道署已将告成”,伊陵洋行还提出承包其中的暖气工程。由此可见,道台衙门的主体工程,应该是在宣统元年的冬季到来前就基本完成。但到第二年的五月报竣的期限,工程不仅没有完成,而且质量还存在问题,即有渗漏的地方,这使颜世清大为恼怒,于是承包人被“棍责二千”,枷号示众。因为当时考察陆军大臣载涛贝勒,即将于阴历六月下旬经过长春,就在六月上旬,颜世清还因为载涛贝勒要入住,特派专人去奉天(今沈阳)订购灯罩、灯泡,为道署安设电灯。但这位载涛贝勒在1910年7月29日下午经过长春,仅作短暂停留,即转乘南满专车,前往奉天,并没有到商埠地去。

此后,道署的内外装修工作,曾被日本人以土地权问题没有解决而停工,其原因是日本人因为颜世清阻碍了他们的扩张而进行打击报复;此外,在当时的中国官场上,许多官员对颜世清的行为也有很多非议。尽管阻力重重,但道署还是在宣统元年十一月全部建成。

作为一个小型建筑群,道台衙门共占地2500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大堂、二堂和衙署长官的起居室组成,不同于中国传统衙署的范式,为西式建筑风格。衙署的整体布局,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官衙坐北朝南的旧制,而是依据当时的地势,坐西朝东,正门在东侧临街,占地700余平方米,正门左右各有5间配房。穿过12米高的门楼,迎面便是长官办公之所的大堂。作为衙署的首要建筑,大堂高7米,占地400余平方米;大堂后侧,通过木质连廊通向二堂,二堂略矮于大堂,面积与大堂相当。二堂后门也有木廊,与后面房舍相连。正门门楼、大堂、二堂设于同一轴线之上。官长的起居室,位于大堂和二堂的北侧,占地900余平方米,起居室也使用木廊与大堂和二堂相通。大堂、二堂、官长的起居室采用围廊式设计,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围廊式建筑的最北实例”。

建筑群的整体布局上,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中轴线形成了偏十字式交叉。主要建筑都位于这两条交叉中轴的两侧。许多人根据其平面图所体现的建筑群结构与布局,认为它像是一柄巨斧的形状,其斧刃则正砍向其背侧的日本满铁附属地,其中暗含着颜世清对日本附属地的侵略和扩张无形的回击和抵抗。

道台衙门设计为何采用欧式风格,从史料看,一是颜世清精通洋务,对西方和西方文化非常了解,显示出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第二,也可能是与载涛刚从欧洲回来,颜世清极力想在载涛面前展示他自己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欧洲的了解。第三,当时俄国在哈尔滨已经建设了大量俄式风格建筑,他也是想展示一种新气象,希望长春商埠地未来要建成欧式风格的区域。

颜世清对长春商埠所做的贡献

除了道署,颜世清还修建了从长春北门到日本满铁附属地的一条马路,建筑房屋200余间对外招商,还启动了长春发电厂项目,成立农产公司进行粮食交易。这些为以后商埠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但让长春人牢记他的,还是道署的修建。

颜世清修建的道台府,是长春目前为止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在当时也起到阻止日本满铁扩张的作用,这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此外,颜世清还规划了商埠地的基本格式,建立健全商埠各项规章制度,组建的商埠巡警曾被誉为吉林巡警之冠。他还大力倡导实业,修建长春灯炮厂;为保护国家利益,防止利权外流,极力发展商业,创办了长春农产公司。

颜世清的非凡才干,也让高层非常认可他,到清宣统二年七月,他由署理改为实授,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路道(吉林西路道,在清宣统二年五月改为西南路道)。他也由此成为长春历史上唯一一位经过代理、试署、实授3种任官形式的道员。

而他成立的长春农产公司,却导致了他的离职。长春农产公司是一个由官方投资的公司,主要从事大豆出口和大豆期货交易,当时是由东三省总督锡良以密折的形式上奏朝廷的,可见官方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该公司成立后,颜世清任总办,由当时道台衙门中一名官员,也是俄文翻译周豫仁做总经理,办理一切事宜。周豫仁在从事期货交易时,不仅亏损严重,还引起了中国与英德两国的国际纠纷,颜世清因此被弹劾。时任吉林巡抚的陈昭常只好奏请说:“长春农产公司曾与英商德商定购大豆五万吨,已有成约,未订合同。而豆价日昂,商情瞬变,西南路道颜世清虑及亏折,不免藉故推延,冀图消灭……由英德两使向外务部提起交涉。仍令该道速由吉议。并特派员协同磋商。始允仍照去年价值吨数。统于今年购交新豆。并不另索赔偿。本年豆价踊贵异常,所亏已达三十万两以上。虽由该道一手议结,然已隐受巨亏,实属办理不善。请将西南路道颜世清交部议处。臣于此事前既属失于觉察,事后又复无策补苴,并请饬部一并议处。”陈昭常的奏折被皇帝朱批到吏部,由吏部议处。陈昭常也是广东人,与颜世清是同乡,而且他也非常欣赏颜世清,他写给颜世清的信件中,甚至还自称“愚弟”,可见两人的关系实非一般。陈昭常只是给颜世清一个降线的处分,并为此几次争取。但在当时的形势下,特别是日本对颜世清是非常不喜欢的,各种日方媒体如《盛京时报》大肆炒作颜世清人格、人品有问题。而德英外交机构也给中方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吏部只能将其革职。根据吏部的议奏,这年的八月廿五日,皇帝下旨:“吉林西南路道颜世清照溺职革职私罪例,议以革职;该抚应照防范不严降一级留任公罪例,议以降一级留任。著准其抵销。”九月初九日,东三省总督下发了将颜世清革职的札文。而在此之前,颜世清已经得知这个消息,他按当时的惯例,以身体不佳为由,提出辞职。九月十三日,颜世清与李澍恩办理了交接手续,随后,在没有完成自己理想的情况下,黯然离开长春。而道台府,成为他在长春努力奋斗过的见证。

此后,道台府经过李澍恩、孟宪彝两任道台入住。民国建立后,吉林西南路兵备道先后改为西南路观察使署和吉长道尹公署,办公地点仍在该建筑中。1922年7月,因为吉林督军署临时移驻长春,这里曾一度让驻给督军孙烈臣,直到1924年5月。1929年5月,吉长道撤销,改设长春市政筹备处,由周玉柄提任外交部驻长春交涉员,兼长春市政筹备处处长,其办事处仍在这里,直到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前后,末代皇帝溥仪还在这里生活了20多天,并在这里举行了伪满洲国“执政”的“就职典礼”,还在起居室前合影留念。此后,该建筑群被多个伪满机构使用。

长春解放后,道台衙门曾被多家企业占用,几经风雨,到2002年,长春市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老道台府后堂及侧堂进行修复。今天,这组建筑群还留下北半部的斧头部分,包括正门在内的主体建筑也有4座,门楼虽几经修葺,仍高耸矗立,显现其当年宏大威严的气派,更成为人们了解长春百年历史的重要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