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房檐上的“弌德”、“弌心”

出版日期:2018-07-30 媒体名称:长春晚报版次:05所属版面:老长春字数:862

长春晚报记者赵娟

通讯员刘双义

溥仪当上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后,日本关东军认为由原吉黑榷运局改成的帝宫过于寒酸,拟在杏花村新建帝宫的计划短时间难以完成,为装饰门面,就在熙缉楼和勤民楼东侧的原长春盐仓位置修建了还算像样的临时宫殿,溥仪为其取名“同德殿”。

同德殿1936年开始筹建。关东军认为,修建同德殿必须体现日满“一德一心”思想。“一德一心”作为表达日满关系的用语,在溥仪1935年1月末“行幸”旅顺时颁布的“敇谕”中首次使用,在1935年5月溥仪第一次访日后发布的《回銮训民诏书》中第二次使用。这以后,“一德一心”成为表示日满关系的正式用语,出现在溥仪的“敕谕”和“诏书”中。为使同德殿体现“一德一心”思想,关东军安排日本人、伪满营缮需品局营缮处宫廷营造科科长相贺兼介主持设计。相贺兼介在设计时,想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房檐上有瓦当与滴水。瓦当,是铺在房檐口边上的滴水瓦的瓦头;滴水,也称滴水瓦,是放在檐口的一边带有下垂边儿的瓦。这两种物件上常有图案,完全可以在上面烧上需要烧制的字样。于是,他设计的瓦当上有“弌德”字样,滴水上有“弌心”字样,充分体现了日满“一德一心”的关系。据1938年3月10日的《盛京时报》记载:“宫廷中新建的同德殿所需的筒瓦,已由抚顺大官屯石川制陶店于去年8月开始烧制。该瓦为圆筒式,瓦当上有篆文“弌德”,滴水上有篆文“弌心”,共烧制62700块。“制造所用原料,土为抚顺当地产,色料为日本名古屋产。现已制成大部,预料4月中旬全部完成。”同德殿由当时在房屋建筑方面受到极高评价的清水组施工,1938年冬季竣工,1939年2月10日启用。建筑整体结构为壁幕式,由钢筋混凝土筑成,地上二层,房檐自然使用相贺兼介设计的瓦当与滴水。但同德殿建成后,溥仪并未搬去居住,确有必要时才进殿活动,因为他担心关东军安装了窃听器,就让“福贵人”李玉琴单独居住。同德殿作为伪帝宫只使用6年多,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就垮台了,所谓的“一德一心”成了共同灭亡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