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民谣与老长春城市建设有何关联?

出版日期:2018-10-22 媒体名称:长春晚报版次:05所属版面:老长春字数:1149

长春晚报记者赵娟

通讯员刘双义

1825年,长春厅署从新立城迁至位于今南关区的长春旧城宽城子。宽城子先有房舍后建城墙,道路是自然形成的,最初修建了直通南、北的大街。这条大街,南段由全安门至三道街,称南大街,长约1000米;北段由三道街至永兴门,称北大街,长约1000米。南大街、北大街东西向街路有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和四道街等。1865年后,北大街向北修到二马路(今长春大街),长约1200米。1909年长春正式开埠后,商埠地又从北大街向北修建了二马路通往七马路的商埠大马路,长2584米,横向街路有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六马路、七马路等。

1957年后,长春市政府在整顿街名时,将南大街、北大街和商埠大马路统称为大马路。在这样的城市建设状况下产生了两首民谣。

老长春城的街路民谣

一首是关于长春城和商埠地街路的民谣,说是民谣,其实是作家根据长春老城的街路创作出来的,说的是:“蟹子形状马路七,数来数去没有一。两个须子八个爪,商埠一盘装仨梨。”如何解释呢?

据记载,“蟹子”说的是长春城南北窄、东西宽的特点;“马路七”指商埠大马路共有七条马路;“没有一”指只有二马路到七马路而没有一马路,还指只有二道街到四道街而没有一道街。创作者将街路称谓和长春道台颜世清跛脚相联系,说是为了避讳,没有用“一”。事实上,这是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根据老长春城城市建设和地方官的情形所做的艺术加工。对于“一马路”、“一道街”,人们根据习惯用“头道街”“大马路”表示。此外,“两个须子”指全安桥和永安桥;“八个爪”指商埠大马路有八条街;“仨梨”指长春的三个戏院,即在三马路的茶园、在老市场的崇德茶园和在新民胡同的爱国茶园。

长春城南北窄、东西宽,四周伸出几条马路,像个螃蟹,全安桥和永安桥像两根蟹须,南、北大街东西向的四条横街像螃蟹的爪子;商埠地像个盘子,里面有三个戏院。这首民谣生动地道出了老长春城的特点,尽管受到很多历史研究者的诟病,还是在长春民间流传很广。

老长春城建设民谣

在长春,还有一首民谣,“六门四街一座楼,三桥四庙遍地沟。南高东低长流水,北平西坦望日头。”它说的是长春城墙上有东门崇德门、南门全安门、西门聚宝门、北门永兴门、西南门永安门、西北门亁佑门等6个城门,南、北大街上有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等4条横街,华俄道胜银行的二层建筑是当时长春城内最高的一座楼房;城外架设了东大桥、南关大桥和永安桥等3座桥梁,还有关帝庙、财神庙、大佛寺和鬼王庙等4座庙;长春城地势南高北低,伊通河自南向北傍城而过;城北城西均是一马平川,站在高处可观赏日出日落景色。